河南“状元乡”女孩为学费愁 奶奶墙里掏1400元
阅读提示|:在大别山腹地,有一个很有名的“状元”乡——商城县观庙乡,这里再困难的人家都舍得供孩子读书,所以一直文风昌盛。
7月3日,暮色四合时分,大河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赶到观庙乡高中新校区。18岁的赵娟、20岁的彭登敏,是该校文科励志班的学生,高考成绩分别为507分、525分。“上二本不成问题,但她们愁学费。”热心肠的班主任易勇,尤其为这俩贫困生操心。7月4日早上7点,大河报爱心助学小组冒雨出发,沿着崎岖山路,寻访两位困境中努力求学的女孩。
小镇上,背书包的女孩冒雨寻工作
7月4日上午,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雨仍意犹未尽。撑开花伞,背起书包,骑上自行车,借住在商城县汪桥镇表舅家的赵娟,继续外出寻活干。
报志愿后,她一直想在镇上打工挣点儿钱,街道两边,各种小店五花八门,还有沿街撑伞摆起的小摊儿,扎马尾的赵娟挨个进去问,小店老板都说“不用”,她继续问下一家……
“这孩子苦呀。”到赵娟表舅家串门的邻居李大姐,说起赵娟的身世,心疼得直掉眼泪:两岁时在煤矿打工的爸爸意外去世,妈妈几年后改嫁,她从小跟着姥姥长大……
得知大河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要到姥姥家和同学彭登敏家走访,找工作无果的赵娟赶回来,欣然带路。她和彭登敏从初中起就是同学,亲如姐妹。
励志班上,多是家境贫寒、品学兼优的孩子。“她比我还难。”说起彭登敏,赵娟话里透着心疼:她自己读高中的生活费,多由在外打工的舅舅接济,而彭登敏家里只有94岁的奶奶和65岁的爸爸,没啥收入,生活费只能靠学校补助。
高考成绩出来后,两人都过了二本线,又都在为学费犯愁。“你们能去彭登敏家,我真替她高兴。”仿佛看到好姐妹的学费难题有解决的希望,赵娟抿嘴笑了。
老屋里,奶奶墙洞里掏出1400元钱
赵娟带路赶往30公里外的彭登敏家——吴河乡掌店村溜石板。村外的小路,又窄又泥泞。下车走两里多的斜坡泥路后,我们一行来到彭登敏家破旧的瓦房前。
20多年的老瓦房里异常破败,透过屋顶上的大、小窟窿能望到天,最大的窟窿足有一尺长、半尺宽。地上,散落着10多个胶桶、胶盆接漏下来的雨,哒、哒、哒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“外面下大雨,屋里淌成河。”65岁的彭怀德对家中窘境无能为力。他说,前些年还能外出打工,如今年纪大了打工没人要,只能在家种地。“我不喜欢雨天。”抬头看着破败的屋顶,彭登敏一脸愁容,她最怕电闪雷鸣、大雨倾盆,“万一房子塌了,俺奶俺爸该咋办?”
家虽破旧,彭登敏却很依恋。读高中时,每次节假日她都盼着回家,到家后忙着做饭、洗衣,给奶奶洗头、洗澡。该返校时,宁愿走1个多小时的路到吴河乡坐最晚一班车,只为能在家多待半小时。
这位特别恋家的女孩,长大后才知道:自己是抱养的。20年前,听说有人家生了女婴想送人,奶奶跑去抱了回来——家贫,儿子单身,她想多个孩子多些盼头。
“俺奶对我特别亲。”彭登敏说起奶奶百感交集。她说,爸爸的低保费维持家中生活,奶奶每月几十元的养老金舍不得花,取了都给她。几天前,奶奶在老屋拿出一沓钱交给彭登敏,零零散散共1400元,“钱都快折烂了,一看就知道放了很久。”此时,她才知道奶奶藏了多年的秘密:老人在老屋墙上掏了一个洞,积攒20多年的钱全放在里面,这次全拿出来,给她上大学用。(下转A08版)(大河报)